棉花收储政策终于走到了“死胡同”。
《华夏时报》记者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人士处获悉,国家发改委近日就棉花体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见,内容主要包括废除收储制度、实行直补政策等。接下来,新疆在制定具体的试点方案后,将正式作为试点区域试水。
“棉花收储政策必须‘刹车’。”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杜珉认为,现行的收储政策的成本太高,而且在执行过程中,造成了棉花市场高价格、高价差、高库存的“三高”问题;而原本希望补贴农民,维持农民种棉积极性的初衷反而被扭曲,最终受益的只有流通企业。
据中国棉花协会在年初的种植棉花意向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国内种植棉花面积创10年来最低纪录。与此同时,国内外棉价差却高达4000元/吨。
纺织业之殇
8、9月份是纺织业传统的产销高峰期。然而,在杭州,一些做外贸的工厂不得不将一部分生产线停下来。
“客户将订单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由于人力、成本等影响,国内纺织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杭州市轻工工艺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部门经理林岩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事实上,在东南亚国家正享受着约15806元/吨的低价优质棉,接着订单加班生产的时候,国内纺织企业不得不以高出4000多元/吨的价格,购买优劣混杂的国储棉。
“棉花占纺企总成本的七成,如果使用国内棉花纺纱,企业每吨棉纱产品要多支出成本数千元,以每吨棉纱平均售价3万元计算,多付成本达10%以上。这种价差,让我们根本没法去国际市场竞争,别说美国、澳洲,现在甚至连印度都不如。”江苏大生集团总经理马晓军对记者说。由于收储价格提高,小企业成本增加,导致去年20%到30%的产能停产。山东德州、菏泽和河南安阳等地,3万锭以下产能的小型纯棉纺织企业年初就有50%停产。只有拥有购买进口棉配额的大型纺织企业活得还不错。
“配额只有大企业才有,而且必须购买3吨国内棉花,才能获得1吨进口棉花配额。僧多粥少,配额买卖价格一再飙高。”林岩表示。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调研中发现,去年大半年时间,国内外棉花差价维持在6000元/吨左右,我国棉价比国际市场的纱价还高。中国对棉花进口实行配额制,而棉纱进口未实行配额等类似制度,不受进口限制,经过首道加工工序后,棉花被制造成棉纱产品。从产业链的角度,大量进口棉纱导致了产业链前端的纺纱企业大量关停。
要么兼并,要么关停,要么转行,要么倒闭。2011年执行棉花收储政策以来,纺织企业正经历一场生死浩劫。而旨在稳定棉花价格、保护市场各方利益的政策,为何3年不到,却将棉纺织业逼向绝境?
收储政策“死胡同”
新棉每年9月上市,一进入8月,棉商们便开始四处忙碌。按照国内棉花现货市场价最高价19400元/吨计算,棉商从棉农手中收来棉花,加工成皮棉后,按照20400元/吨的收储价直接进入国家收储库,轻松就能赚得大钱。
与此相对的是,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后王家坟村的村民王春民却在犹豫明年还要不要种棉花。这个村的土地盐碱很严重,几十年来,村民一直靠种棉花过活。但今年,这个曾经的“棉花窝”已经没有多少人种棉花了。当地一家棉花加工企业老板说:“今年棉花种植面积至少要减少四分之一。”
连续两年棉花价格卖不上去,自然灾害又时有发生,一亩地收不了多少棉花,仅雇人收获的费用,就几乎平了收入。“一亩地如果不减产,也就挣二三百块钱。”王春民对记者诉苦道。
棉花是大宗农作物在田生长期最长的,加上技术复杂、用工数量多、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近几年农民种植棉花的实际收益逐渐减少。据中国棉花协会2月份种植棉花意向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国内种植棉花面积为6816万亩,同比下滑6.8%,创10年来最低纪录。
这种情况大概是政策之初没有预料到的。
在目前的棉花收储体制下,国家补贴通过流通企业返还到农民手中。但实际操作中,政府每补贴4元,农民也只能得到1元,最终受益的只有流通企业。虽然国家综合考虑了保护棉农利益、保持纺织出口竞争力等多方面因素,每年投入也在加大,但从实际效果上看,棉农受益不明显,纺织行业被误伤,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则被大大削弱。
即使不考虑产业问题,库存也面临危机。资料显示,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我国累计收储棉花963.67万吨,其中2011年国储棉收购占全国棉花产量的47%,2012年国储棉收购占全国棉花产量的90%以上。如果加上今年的收储量,棉花库存或达到1400万吨左右。按照每吨20000元推算,将占用国家资金在2800亿元左右,加上资金利息、仓储费,以及要承担的国储棉高收低抛的损失,包袱沉重。
“大规模收储占用了大量资金,带来了库存的巨大压力,虽然短期内挽救了相对脆弱的棉花生产,但也削弱了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作用。”金石期货分析师杨国琦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说。
棉农直补曙光
政府已经开始行动,改革“比计划经济还要严格”的收储制度。
目前,针对2014/2015棉花季政策,相关各方纷纷展开调研活动,政策方案将于年底提交给发改委。发改委、财政部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有关部门也就直补政策进行了调研。
据知情人士介绍:“主导棉农直补与临时收储并轨的政策游说方认为,要保障棉农种植热情、棉花种植面积、棉价稳定,国家收储政策应该继续保留,设计的收储价格维持在种植成本附近,而棉农直补政策需要考虑WTO规则、国内财政环境等因素,直补额度设定不会太高。”
“直补并不是一个好方法,但在现在的阶段来看,这是改变现行制度最快的方法。”高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银河期货公司棉花产业部总经理张洪洲则认为,如果棉花收储改为直补,国内棉价将逐步回归市场,与国际棉价接轨。这也意味着国家对棉花价格“兜底”行为的终结。
“棉花直补政策对纺织服装业是一个利好,但若直补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没有从根本上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产量,反而可能会因棉花供应大幅波动而导致棉价大起大落。”银河期货分析师陈晓燕表示。
由于棉花种植区域分散、面积不明,直补资金如何保证补贴到种植农户的手中,具体到是按亩补还是量补,有关部门似乎暂时还没有周全的办法。
“如果新疆实行试点,就会和其他地区政策形成‘双轨制’。在新疆执行棉花直补,其他地区实行收储,将引发市场套利行为;但如果其他地区无收储无补贴,将极大地影响棉农的种植积极性。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杨国琦称。
杜珉建议,棉花体制改革应该实行“三步走”:首先是做好对棉农的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农资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二是改革最低收购价政策,比如实行目标价格和反周期补贴;三是加强农业保险,遇到重大灾害时能够保障棉农利益。
但对市场人士来说,改变并不一定这么复杂。“不走棉花直补,把加工配额放开,是不是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让纺织企业和农业都在一个公平市场化的环境中生存,这是一个规律,纺织行业不好,棉农也没什么好日子过,市场总是要培育的。”华茂集团董事长詹灵芝称。
来源: 华夏时报
相关资讯
- 岁末年初,盘点纺织行业数实融合最新进展-纺织服装周刊
- 远信工业、海宁纺机当选新届执行会长单位!中国纺机协会印染机械分会聚焦热点,理性判断前行方向!-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纺织服装周刊
- 总成交额超4000亿元!十大篇章解读2024年柯桥纺织高质量发展之路
- ECO-NOVA可持续时尚大奖颁奖,30个户外运动产品获奖-纺织服装周刊
- 世界布商大会
- 2024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大盘点——十大新闻事件-纺织服装周刊
- 新华社刊发:“老”纺织“新”力量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资讯排行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纺织服装周刊
- 郎溪加速推动纺织产业提“质”向“新”
- 远信工业、海宁纺机当选新届执行会长单位!中国纺机协会印染机械分会聚焦热点,理性判断前行方向!-
- 携手打造央地合作新标杆,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领导调研盛泽、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希望见证中国纺织科技的强盛-纺织服装周刊
- 武汉时装周之今日非遗,变化中的新生
- 总成交额超4000亿元!十大篇章解读2024年柯桥纺织高质量发展之路
- 世界布商大会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质领2025企业谈|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向“新”求“质”,逐梦白鹭新篇-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启动《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标准编制工作
视觉焦点
- 郎溪加速推动纺织产业提“质”向“新”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企业谈|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向“新”求“质”,逐梦白鹭新篇-纺织服装周刊
- 追忆黄金十年,中国服装产业“时尚觉醒”纪实-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世界布商大会
- 设计师关淑敏:以花入衣,探索中国高定自信新表达-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希望见证中国纺织科技的强盛-纺织服装周刊
-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服装纺织面料辅料及机械展
- 携手打造央地合作新标杆,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领导调研盛泽、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