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大剪刀、一把木尺、一台缝纫机,伴随着张老太太走了42个春秋。18岁学习裁缝,40岁举家迁到宜宾,今年60岁的张老太太谈起服装的变迁,滔滔不绝,让记者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祖国60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50年代穿粗麻布衣服
张老太太叫张顺芬,生于1949年8月21日,江安县红桥镇人,现住在宜宾城区南岸航天路。
张顺芬看上去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只是由于多年挑灯做缝纫,眼睛已不太好了,看东西得戴上老花镜才行。“不过没关系,托共产党的福,我们赶上好时代,现在,我这老太婆不愁吃不愁穿,享清福。”张老太太喜滋滋地说。
在张老太太童年记忆中,人们在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妇女穿旗袍,男子一般穿中式对襟短衣、长裤,那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粗棉布、麻布。而“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极为流行,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腰中间束一根布带。“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人崇尚劳动光荣,年轻姑娘流行穿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而在中山装的右上衣口袋里插上一支或两支钢笔,则是着装者有知识、有文化的象征。”
六七十年代穿的确良
到了60年代初期,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那个时候,由于布料限量供应,每人一年只有一尺几寸的供应量,而且需要凭借‘布证’去购买。一家人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把每个人的供应量拼凑起来做衣服。就这样也只能做一件左右,由于孩子较多,通常都是大孩子穿不了再给小孩子穿。同时衣服的款式颜色也单一,就是藏青色的对襟衬衫和中山装,而灰、黑、蓝色是当时街头的主流色。”张老太太回忆说。
“到了70年代,的确良成了那个年代的时髦布料,妇女们都流行用的确良打衬衣,而青少年喜欢身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打扮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有派头的了。不过那时人们还是很朴素的……”张老太太说。
八九十年代买衣服穿
改革开放以后,宜宾人的服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上全棉的、化纤的、毛料的布料应有尽有,颜色也五彩缤纷。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成五颜六色,款式也开始多起来,到了80年代,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年轻人的最爱。
90年代,穿衣打扮开始讲求个性和多变,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买时髦衣服穿的人越来越多,各种款式、颜色的时装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21世纪服装风起云涌
“许多像我们这个年纪的老裁缝由于跟不上潮流,不得不改做寿衣了,我年龄大了,眼睛不如从前,儿女们都劝我不要干了,反正他们养得起我,于是,我就不再做缝纫了,在家里带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张老太太爽朗地笑着说。
宜宾服饰的变化,也是宜宾一部发展史的缩影。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服装的变化,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成为时尚,再到现在已经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衣着的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时尚,这就是现代人的穿着特色。
来源: 中国纺织交易网
相关资讯
- 岁末年初,盘点纺织行业数实融合最新进展-纺织服装周刊
- 远信工业、海宁纺机当选新届执行会长单位!中国纺机协会印染机械分会聚焦热点,理性判断前行方向!-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纺织服装周刊
- 总成交额超4000亿元!十大篇章解读2024年柯桥纺织高质量发展之路
- ECO-NOVA可持续时尚大奖颁奖,30个户外运动产品获奖-纺织服装周刊
- 世界布商大会
- 2024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大盘点——十大新闻事件-纺织服装周刊
- 新华社刊发:“老”纺织“新”力量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资讯排行
- 中国纺联启动《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标准编制工作
- 2025潍坊(诸城)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精准采购节即将启幕
- 岁末年初,盘点纺织行业数实融合最新进展-纺织服装周刊
- 溢达集团无水染色技术首个商业化项目正式落地-纺织服装周刊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纺织行业锻造竞争新优势
-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服装纺织面料辅料及机械展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ECO-NOVA可持续时尚大奖颁奖,30个户外运动产品获奖-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企业谈|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向“新”求“质”,逐梦白鹭新篇-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总成交额超4000亿元!十大篇章解读2024年柯桥纺织高质量发展之路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启升:为美好生活创新